•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中心概况
    新闻中心
    质量定制
    项目合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标研动态 >

    以NQI为基石 缔造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蓝迪国际智库质量发展总协调机构(北标研)负责人、

    北京计量协会秘书长谭晓东访谈

    作者:伍曼
    发布时间:2019-09-26
    来源:《中国金融电脑》
    阅读量:

      “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量子通讯等前沿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重塑了世界经济格局,也为标准化价值体系的建立带来新的驱动力。软件产业要想取得高质量的发展,需要与国际公认的质量工具进行有效融合。”8月6日,蓝迪国际智库质量发展总协调机构(北标研)负责人、北京计量协会秘书长谭晓东在第六届“TiD2019质量竞争力大会”的演讲中指出。

      蓝迪国际智库质量发展总协调机构(北标研)负责人、北京计量协会秘书长 谭晓东

      在会后的采访中,谭晓东表示,以计量、标准、认可、检验检测与认证“五位一体”为核心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是实现我国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选答案。

     

    金融+软件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当前,我国软件产业获得快速发展,软件技术不断向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渗透,催生了多种新兴产业。金融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与软件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中国金融业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国家对金融业的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以信息化的手段加强对金融行业的管理,以信息技术带动金融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提高金融行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及产业整体运转的效率。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金融+软件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随着我国金融行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类型技术语言和应用架构得到快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金融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软件产业技术的发展满足了金融行业在应用系统建设层面的信息化需求,为金融行业的发展奠定了技术支撑,两者呈现紧密融合的态势。

      截至2018年,我国软件行业完成业务收入6.3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实现利润总额8079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我国金融软件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10.92亿元,同比增长21%。以软件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被软件产业加持的金融市场规模也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关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谭晓东强调,中国软件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

      蓝迪国际智库质量发展总协调机构(北标研)负责人、北京计量协会秘书长 谭晓东

      一是条块分割信息不对称。软件产业不能跳脱实体产业独自发展,实体产业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软件产业的高度,软件在回归实体产业的过程中没有形成综合性系统化的发展,原因在于分管部门多,组织结构条块分割严重。

      谭晓东介绍说,目前我国由工信部负责维护软件技术的发展,公安部负责管控软件的数据安全,网信办负责监督软件传播的信息内容,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国标委负责软件标准的制定,这种多维度管理的现状增加了软件产业发展的整体协同发展的难度,各部门间的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重复建设,难以形成合力,不利于产业链式发展。

      二是跨界复合型人才欠缺。近几年,软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对各行各业的支撑作用也明显提高。作为我国目前重点发展的对象,软件产业对跨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只有大力培育既具备软件知识又懂得跨界转型的人才队伍才能维持软件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满足软件产业高速迭代、跨界融合的需求。谭晓东表示,相关高校、社团和技术机构要加大综合性跨界学科的开发与软件产业应用场景的紧密结合,将NQI和国际质量合规性(IQC)理念深刻融入未来软件产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规划之中,夯实跨界融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基础。

      三是多维度多场景整合。在谭晓东看来,软件产业实际上是一个通用工具,它是实现虚拟和现实转化的重要渠道和媒介,与其他行业的融合需要围绕法律、政策、管理、技术和应用场景等五大要素来进行,这五大要素是调制通用性产业技术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这五大要素和软件产业的有效整合,以软件为基础产出的产品的友好性和适应性都会被减弱。重视软件产业的发展就需要处理好与这五大要素之间的关系,做到规范化发展,奠定高质量发展基石。

      谭晓东还提到,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技术标准化、标准国际化作为国家战略重点推进,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虽然“量大面广、以量取胜”,但在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方面仍显薄弱,缺乏话语权,整个软件产业对标准化的整体认知相对滞后。面对这些问题,我国软件产业需要回归本真,积极寻求破解之道。

     

      缔造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软件产业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标准化建设,标准可以帮助软件产业实现内在形成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性、外部应用合格评定过程中的公认性和权威性。谭晓东向记者表明,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契机,充分发挥标准在创新、规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全面夯实质量基础设施建设。

      1.融合NQI发展

      2005年,联合国贸发组织(UNCTAD)和世界贸易组织(WTO)共同提出NQI的理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NQI不仅被国际公认是提升质量竞争能力的基石,更成为保障国民经济有序运行的技术规则、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技术平台以及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手段。

      为保障软件产业的质量,需要完善计量、标准、认可、检验检测与认证等基础设施建设,并促进基础设施协同一致、联动式的发展,推动NQI在软件产业的落地。软件产业与NQI的融合能推动软件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促进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营造有利于软件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2. 深化IQC应用

      软件产业实现跨界融合,需要将不同维度的技术秩序内涵和外延融入到基础秩序,实现IQC的创新与扩展。技术秩序内涵注重NQI与硬件配置提升、综合性能力建设以及跨界人才的培养;技术秩序外延关注政策、法律、安全、金融、信息等内容与政、企、学、协、咨、社、用等七大维度的紧密融合。谭晓东认为,未来的新兴产业链是基于新兴技术创新、结合知识产权保护的多行业融合,以整体最优模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打造民族品牌,IQC与新兴产业链的融合能缔造产业新生态,满足多维度需求,使民族品牌走向国际市场,实现多功能跨界支撑软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3.创新SNQI计划

      SNQI是软件质量产业联盟提出的概念,意在推动NQI与软件产业新生态的融合,为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型引擎。为促进软件产业的协同发展,缔造价值优势,软件质量产业联盟团体标准的建立遵循“优、快、先、融、规、和”六字方针:

      “优”是以理念与技术的先进性、引领性与优良化为基础;

      “快”指修订的渠道快,满足市场和产业发展的高速需求;

      “先”是先行先试,以问题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

      “融”则聚焦计量、标准、合格评定(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达到多行业跨界融合、国际化融合发展;

      “规”是满足法理、政理、行理、管理等综合合规要求;

      “和”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产业链上各相关方的利益诉求。

      目前,软件质量产业联盟团体标准已经彻底融入“NQI+IQC+SNQI”流程,有效支撑了软件产业质量生态的建设,成为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谈及软件产业未来的发展,谭晓东建议,国家应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既懂质量又懂软件开发的复合型人才,形成一支高水平NQI软件人才队伍;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整合,深化“放管服”改革,缩短软件产业向实体经济提供动能的转化路径;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软件合作,谋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多边合作组织的标准化共识,推动我国软件领域质量标准的国际化建设。

     

     

     

      版权声明:本文仅供交流学习 ,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